智能化仪表的选型与维护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探讨:
一、智能化仪表的选型
考虑工艺过程特性:
温度、压力、流量、粘度、腐蚀性、毒性、脉动等工艺过程的特性是决定仪表选型的主要条件。这些特性关系到仪表选用的合理性、仪表的使用寿命以及车间的防火、防爆、保安等问题。
确定仪表功能需求:
根据各检测点的参数在操作上的重要性,选定仪表的指示、记录、积算、报警、控制、遥控等功能。例如,对工艺过程影响不大但需经常监视的变量,可选指示型仪表;对需要经常了解变化趋势的重要变量,应选记录式仪表;而对工艺过程影响较大的变量,则需设置控制功能。
考虑投资规模与性价比:
仪表的选型也需考虑投资的规模,在满足工艺和自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经济核算,取得适宜的性能/价格比。
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
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的智能化仪表,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兼容性与集成性:
智能化仪表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集成性,以便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
二、智能化仪表的维护
定期巡检与校准:
定期对智能化仪表进行巡检,检查其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确保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期对仪表进行校准,以消除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故障监测与诊断:
利用智能化仪表的自动化故障监督和自诊断能力,实时监测和记录整个生产过程,当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发出警示并进行适当处理。此外,通过智能诊断技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
软件更新与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仪表的软件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通过更新软件,可以修复已知的错误,提高仪表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增加新的功能。
预防性维护: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仪表设备管理平台,实现基础台账、诊断信息、维护记录和校验记录等资料的统一管理和自动更新。利用智能诊断信息,协助运维人员尽早地发现故障隐患,优化巡检模式,将企业的仪表运维策略从传统的被动维护模式逐步向预测性维护方向转化。
培训与技术支持:
为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化仪表的操作和维护方法,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维护水平。
综上所述,智能化仪表的选型与维护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仪表型号、定期巡检与校准、故障监测与诊断、软件更新与升级、预防性维护以及培训与技术支持等措施,可以确保智能化仪表的长期稳定运行,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